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宣布男女装秀合并,包括GUCCI、BURBERRY、BOTTEGAVENETA、VivienneWestwood、TomFord、DSQUARED2、PaulSmith、PUBLICSCHOOL、KENZO、Calvi
2月7日,阿里巴巴发布声明称,首次封杀“知识产权流氓”,向恶意投诉的黑色产业宣战,并对利用虚假投诉骚扰、骚扰的恶意知识产权机构发出封杀令。敲诈淘宝商家。
“假货”、“侵权”是我们作为淘宝买家最痛恨的,也是阿里巴巴最头疼的。因此,阿里巴巴每年都会投入数亿元人民币用于打假。然而,一些人却在“投诉”、“举报”中发现了商机,建立了虚假投诉的黑色产业链。
据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统计,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共发现5862个权益人账号存在恶意投诉行为。近103万商户、超过600万个产品链接遭受恶意投诉,造成卖家损失1.07亿元。包括NIKE在内的品牌权利人被恶意注册,甚至伪造“微信”商标证书和马化腾签名,以实现类似李贵投诉李逵的骚扰和敲诈。
网络时代的“保护费”
这种行为堪称互联网时代的“保护费”。阿里巴巴称他们为“知识产权流氓”。他们的伎俩是勒索知识产权“侵权费”。有些人专门在双十一、圣诞节等节假日期间发送恶意侵权通知。
“知识产权流氓”与正常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同。合法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指某项知识产权的合法权利人对非法使用自己的品牌、商标、设计等知识产权的个人或公司进行合法合理的投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一些职业“知识产权流氓”没有真正的企业、企业,只有空壳公司。他们通过商标抢占、伪造证书、故意虚假陈述等手段,先“霸占”某品牌、设计、商标等知识产权,然后对淘宝卖家进行品牌投诉,以达到“抢劫”他们。为了不让产品下架或者关店,很多商家只能选择付费和解。
买家或许感受不深,但淘宝卖家早已苦不堪言。俗话说,没有利润就不能早。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2015年10月,商家王某销售的一款热门“刀片”鞋款因恶意投诉而被迫下架。 “当时这款鞋的销量非常火爆,每天都能卖出100多单。因为这款鞋的鞋底镂空较多,所以被称为‘刀片’鞋。当时我以为‘刀片’就是“只是一个描述,我从未听说过任何制造商。品牌这个词。但突然有人抱怨‘刀片’。”
当王先生正在与平台沟通投诉事宜时,福建品牌突然通过QQ联系了他。沟通过程中,该品牌拥有者自称张姓,声称需要支付9000元才能获得“刀片”一词的授权使用权。由于大促销临近,经过几次讨价还价,商家王某将授权价下调至4000元。 “钱已经汇了,他们也撤诉了,但是承诺的授权书却一直没有给。”虽然“投诉”被撤回,但因为一个多星期的来回,王先生错过了销售的最后时刻。最好的时候,我损失了近20万元。
2016年5月,梁氏兄弟以假冒厂家名义注册域名,建立虚假“官网”,并以淘宝商家盗用其“官网”图片为由提出敲诈勒索投诉。据警方统计,两个月内,16个省份47个城市的98家商户被勒索1000元至3万元不等的“授权费”。梁氏兄弟的做法是在合法厂家面前注册一个假“官网”,然后向合法商家投诉盗用其“官网”图片。截至警方破案时,梁氏兄弟的勒索金额已超过100万元。
2015年底至2016年中,陈某某抢先注册了NIKE品牌的“Y”图形,随后对NIKE旗舰店等官方或官方授权店的背包产品发起恶意投诉,声称其商标侵权。就因为这么小的一个“Y”图标,数百个商家的2000多个产品链接被删除。当然,陈某某的伎俩也被识破了。最终,阿里巴巴平台管理部核实陈某某与耐克不存在正式关系。他向数百名商户投诉,只是为了骗取他们的保护费。
马化腾签名并加盖腾讯公章的投诉委托书
马化腾签名并加盖腾讯公章的投诉委托书
2016年初,深圳一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伪造“微信”商标注册证,并利用马化腾签名、加盖腾讯公章的投诉委托书,指控商家使用含有“微信”字样的产品名称侵权。对商家进行“恶意投诉”。一个月之内,数十家商家的数百个产品链接被删除。经过大数据排查和预警,经阿里巴巴平台管理部和腾讯确认后,腾讯最终报警追究其责任。
一般来说,受到这些行业恶意投诉的品牌会选择节假日促销等时间点发起密集投诉。对于平台促销,大部分商家前期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恶意投诉,即使明知是敲诈勒索,很多商家此时也只能无奈妥协,私下支持所谓的“维权人”,要求其支付一定的费用。一定数额的钱,一般从几百到几千不等,以撤回投诉。
“优秀”网络卫士被取缔
针对这种索取知识产权“侵权费”的行为,阿里巴巴果断行动,发布了针对“知识产权流氓”的首个封杀令。
杭州网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卫”)因多次对商户进行虚假投诉,成为首个被封杀的对象。 “网卫士”已向阿里巴巴上千家卖家投诉,涉及女装、运动鞋、化妆品、家电等数百个品牌,成为一些经销商串通攻击对手的黑色工具。阿里巴巴已决定在所有平台停止受理“网卫士”代理商发起的任何知识产权投诉,并公开呼吁品牌权利人终止与该公司的合作。
针对“网络卫士”的恶行,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志飞表示:我们正在考虑诉诸法律手段,保护平台和商家的权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网络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当恶意投诉达到相当程度的危害时,应当追究投诉人的行政和刑事责任。
阿里巴巴对“杭州网卫士”的关注源于2016年7月的一起投诉,“网卫士”指控一名女装淘宝卖家盗用某国产品牌图片。由于“网卫”获得品牌正式授权,根据国内外通行的“通知即删除”规则,打假人员立即对相关商家和产品进行了处理。
受到处罚的商家随后提出投诉,并举证证明店内图片为原创拍摄。经反复调查核实,平台决定撤销处罚。然而,反复下架、重新上架、删除、恢复,却将之前积累的评论和销售记录全部抹掉,对商家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此后,阿里巴巴平台管理部陆续收到多起商户投诉,全部都是针对“网络卫士”。通过回滚大数据,防伪助手发现“网卫士”曾对该平台上千家卖家进行投诉。 2015年以来,“网卫”投诉被卖家申诉后,“主动撤诉率超过60%,远远超过正常值。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网络卫报》还对多家运动品牌商家发起了假冒投诉。最终发现,在部分经销商的控制下,利用投诉机制攻击利益联盟外的商家。当时,不少被投诉的商家也联系了“网络卫士”负责人袁某。私下付款后,他表示可以将“假冒产品投诉”改为“盗图投诉”。 “网络卫士”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些经销商串通攻击对手的黑色工具,甚至借机敲诈商家。
打击“虚假投诉”之路凶险艰辛
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透露,目前恶意投诉总数占知识产权保护投诉总数的24%。绝大多数恶意投诉来自类似于“网络卫士”的各种“知识产权流氓”公司。
2015年,影响平台产品的恶意投诉数量增长了150%,达到200万多起,2016年,这一数字飙升至600万起。大多数恶意代理投诉的成功率不到10%。
对于阿里巴巴的禁令,淘宝卖家纷纷站出来表达赞誉。
淘宝天猫商家点赞阿里巴巴取缔“知识产权大佬”
事实上,前几年,“知识产权流氓”尚未盛行的时候,就有让卖家困扰的“恶意差评”。 “不到10天的时间,我们就可以让一家经营了一年的网店关门大吉,当然也可以让一家一直饱受差评的生意变得漂亮起来。”这是四年前一位差评者“自豪”地说的话。演讲。但阿里巴巴很快就开始清理恶意差评。当时,平均每周有15万条差评被识别为恶意差评,专业差评人的累计ID接近500万条。
只是没想到,到了互联网时代,保护费又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要消除“虚假投诉”这一畸形产业链,电商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