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购物资讯网

2020实体店阵亡(一线城市实体店倒闭)

时间:2023-11-29 10:12:08作者:购物资讯网 分类: 购物网站 浏览:771

2016年上半年,22家企业共计关闭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独立百货店、商场、大型超市门店41家。其中,百货商场及购物中心15家,大型超市26家,闭店总营业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关闭门店平均连续营业时间为6.84年,其中百货商场、购物中心持续营业时间为8.67年,大型超市持续营业时间为5.96年。主要有两个显着特点:一二线城市80%以上门店关门;商店关门的原因有多种。

《2016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

2020实体店阵亡(一线城市实体店倒闭)

一二线城市80%以上门店已关闭

据《2016中国经营周刊版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名单》显示,2016年上半年关闭的41家门店中,一半以上关闭在一线城市。

其中,一线城市关店7家,占比17.07%,新一线城市关店15家,占比36.59%,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共关店22家。一线城市,占比53.66%。

此外,二线城市关店11家,占比26.83%,三线及以下城市关店8家,占比19.51%。可以说,位于一二线城市的门店已经关闭80%以上。

百货及购物中心业态方面,14家企业合计关闭百货及购物中心门店15家。其中,一线城市3个,占比20%,新一线城市7个,占比46.67%,一线与新一线城市合计占比66.67%。二线城市有3家公司,占比20%。三线城市有2家企业,占比13.33%。 2016年约87%的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门店关闭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2016年上半年新店开发统计显示,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发展正在加速。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变这些城市的商业格局。缺乏业态粘性的商业组合和个体工商户将面临新型购物中心的巨大挑战。

超市业态方面,8家企业合计关闭大型超市26家。其中,一线城市有4家公司,占比15.38%,新一线城市有8家公司,占比30.77%。两者合计占比46.15%。二线城市有8家企业,占比30.77%。三、四、五线城市有6家企业,占比23.08%。 2016年上半年,大型超市关闭的门店约77%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2、关店原因多种多样

大多数人总是认为关闭商店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主意。事实上,死亡是生命的开始,生命是死亡的结束。早死、早转世、关店,是推动商业进化、繁荣、繁荣的必然选择。

业界常将关店归咎于电商、成本、竞争等外部因素。事实上,关店背后有各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原因。

从百货店业态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财产到期

最典型的就是新华百货银川店。该房产属于“银川建发集团有限公司”。是新华百货最大的店面,地下六层,地上4.6万平方米。该店营业收入占新华百货的20%。利润贡献占四分之一。这么优质的店,却因为合同到期而不得不放弃。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到期危机”,应该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这种事情发生在沃尔玛的起步阶段。那是1945 年9 月1 日,经过两周的培训,萨姆沃尔顿开设了他的第一家特许经营店。那一年,他只有27岁。这是一家典型的老式杂货店,宽50英尺,深100英尺,面向市中心的主街。有收银机,但不是自助服务。店员们坐着等待顾客的到来。 5年时间,他将加盟店的年销售额提高到25万美元,成为六个州经营业绩最好的商店。然而,房子的租赁合同到期了,萨姆沃尔顿不得不带着5万美元离开商店。

2. 表现不佳

表面上看,一些商店因为租约到期而关门了。其实最关键的原因是性能不佳。例如,百盛重庆大坪店已经开业20年了。它是重庆第一家外资百货店,也是第一个在中国经营时尚百货店的外资品牌。该店关闭不仅是因为租约到期,还因为经营业绩未能达到预期。又如深圳天虹购物中心深南君商百货。这家颇具“天虹情结”的购物中心于2014年6月19日盛大开业不到两年就宣布关门。天虹购物中心财报显示,该店2015年亏损达1613万元。

绩效不佳有多种原因和影响,并且存在地区差异。例如,百盛西安店的关闭与当地网购习惯的养成密切相关。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80%的接受调查的全市市民有过网购经历,超过50%的网购用户因网购而减少了购物次数。 “网上购物”逐渐成为西安市民的主要购物方式。另据报道,2016年1月至4月,西安百货商店零售额下降3.8%。

还有广州友谊商店南宁店。一方面,租期近10年,但主要因业绩不佳而关闭。然后是西单商场的十里宝店,这是北京西单的第一家店。但面对华唐购物中心的竞争,西单2010年开业当年就亏损3380万元,最终因业绩不佳关店。

3、转型与撤退

部分商场调整经营定位和发展方向,实施“去百货店”策略,迫使商场内部分百货店撤离。比如,其所在的泉州购物中心加速“去百货”战略,导致其被迫撤离。撤离。

对于传统百货尤其是国控百货来说,去品牌与强化品牌同样重要,退却也是一种策略。 NOVO百货继2015年退出上海后,今年也关闭了在重庆的最后一家门店。他们引以自豪的“手工自营模式”在中国百货市场遭遇挫折。这个例子进一步提醒业界,百货公司的转型并不是简单的招商或收购的问题。无论哪种模式,关键是商品和服务必须符合时代的需求,否则可能就是浪费钱。

喜乐地购物中心也是转型屡屡失败的例子。原为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后为西乐地动漫园、创意产业园。 2016年3月,喜乐地购物中心被迫停业改造。9年间,他改造了4次,跨越了四个境界。

再比如成都华联商厦的倒闭,不仅是因为业绩不佳,更是因为其母公司大同燃气调整了发展战略,不再坚持“零售业务持续稳定经营”的战略目标,计划逐步关闭其零售业务。

随着资本加速跨行业渗透,此类因战略调整、业态调整、思维调整而导致的关店将会更加频繁。此外,还包括:产权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如金鹰商贸;物业条件复杂,如成都摩尔百货;定位不准确,如长春桂林路瀚瀚百货、南京八佰伴购物中心等

从2016年上半年关店情况来看,有三个趋势值得关注。

1、百货行业的转型路径是多元化的,并不是一条自购自营的单向之路。如果自购自营做不好,还是会失败。因此,这不是转型的关键。重点应放在商店定位、消费者需求分析以及相应的产品、服务和沟通协调上。

2、坚持和退出都是值得称赞的策略,但如果无法坚持,不如主动退出,留下一个好的位置,去经营更好的品牌,实现更大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实施“强品牌化”与“去品牌化”相结合的策略。

3. 如果一家公司关闭某个地区的商店,可能真的会发生一些事情。例如,2016年上半年,沃尔玛关闭了中国大陆10家门店,安徽6家门店,山东3家门店,其中安徽合肥2家。这些商店的平均营业时间只有5.3年。

简而言之,消费者将不再光顾那些无趣、无礼、无趣的商店。无趣是指没有特色,不尊重是缺乏人性,无趣是指无法打动顾客。传统门店通过转型焕发新生,成为新的商业地标,这也将冲击“三无”门店。

在网络时代,消费者越来越不喜欢逛商店,尤其是百货商店,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一种浪费生命和金钱的极其奢侈的消费行为。

但有一个例外:当人们既快乐又空闲的时候,他们需要一个地方,可以吃到好吃的东西,买到满意的东西,玩得开心,但又不能太远,人们又不能所有的工作都太累了。而且一定是有点感伤的。

符合这些条件的不一定是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或远离城市的奥特莱斯,而应该是在附近、交通便利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